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獵人與農夫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

曾有位日本電子大廠社長來到台灣,餐敘中聊到台灣資訊電子產業與日本產業的異同。席間提及他的觀察:日本人在產業發展想法上比較像農夫,每天帶著一把鋤頭去田裡工作,常常只專注耕耘不問收穫,或許沒市場,但相對具技術深度;台灣比較像獵人,天天帶著一把來福槍進森林,只要獵物出現,絕對不會失準讓其跑掉,那就是「cost down」。

 

筆者分享這個故事給業界朋友,多數都認為這內容在某種程度上相當傳神的呈現出這個產業的無奈。更有業者開玩笑說,台灣這些獵人現在每天帶著來福槍進森林,但因為森林裡的獵物快沒了,因此開始互相開槍。

 

想想實在很悲涼,台灣資訊電子產業雖然逐年成長,許多產品的全球市占率也高,但毛利率卻很低。分析其原因,主要關鍵之一就在於缺乏關鍵技術,尤其是共通性領域產業基礎技術。

 

因為缺乏關鍵的產業基礎技術,台灣廠商一直無法掌握價值鏈中價值分配角色,也就無法創造超額報酬;也常因為關鍵技術受制於人,不僅供應鏈產銷無法順暢,更無法有效擴大市場影響力。應如何改善這樣的情況呢?以下是幾點思考:

 

首先,國家應建立中長期產業技術前瞻規劃機制。過去產業多著重短期技術商品化,較忽略長期的規劃與投入。政府應思考建立一套中長期產業技術前瞻規劃機制,針對產業基礎技術進行前瞻性研究,並形成滾動式監測機制,於政府重要施政計畫中予以落實。

 

其次,國家資源有限,不能甚麼都想作,因此應選擇與聚焦進行深耕。亦即應分析各產業目前所遭遇的問題,嘗試找出電子、機械、材料、化學等領域工業發展所欠缺的關鍵基礎技術項目投資必要的資源進行研發與技術深耕。

 

在選定聚焦標的後,也應調整資源配置與審議方式。過去科技專案管考強調每年應有研發績效,短期求速效的要求,使研究機構挑軟的柿子吃,徒有許多研發產出,但鮮少產業效益。因此應鼓勵長期技術扎根計畫之提出,並允許以具有長期產業效益之指標替代短期成果產出。

 

最後,也是在執行上最重要的,應是重新考量國家創新系統組成元素的定位。亦即配合產業發展所需關鍵技術擬訂之目標與方向,重新定位學術機構與研究機構之角色與任務,並建立相關配套與調整制度,如學界升等及法人科技專案執行方式,緊密發展產學合作。

 

觀察人類歷史的演進可以瞭解,從漁獵時代進展到農業時代是一個很大的躍進。如何讓以逐獵物而居為策略主軸的台灣產業,蛻變為深耕導向的農夫思維,絕對是現階段產業結構轉型必須思考的深層課題。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