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提升高齡勞參率 刻不容緩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詹文男
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數位轉型學院院長

為了因應少子化衝擊勞動力的供給,政府祭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及各種鼓勵企業運用中高齡人力的政策輔導及措施,希望提升中高齡及高齡人口的勞動參與率。而根據勞動部統計,2021年中高齡及高齡的勞動參與率分別為64.7%及9.2%,皆是有統計以來最高。

這個數字若與OECD國家比較,還是在後段班。以亞洲幾個國家為例,根據國發會的資料,2021年日本高齡人口(65歲以上)的勞參率為25.3%,新加坡為32.9%,韓國為36.3%,均遠高於台灣的9.2%,顯然在運用高齡人力上,我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根據中技社在人口結構老化對於產業、社會影響的研究報告,高齡就業對國家社會及經濟有多重效益,包括:一:從經濟層面來說,有收入的高齡族群,相對也比較有意願消費,有益於經濟的活絡。

二,從先進國家觀察,少子化已造成接班斷層現象,且產生許多產品設計、產線及品管,甚至經營上的諸多問題。透過退休後再聘用的實施,可以藉由累積資深員工的經驗與智慧,透過工作設計進行青銀共創與協作,有助於企業的傳承與永續。

三,高齡者繼續工作有助於維持其社交關係,比較有生活重心與社群關心支持,也能因為持續貢獻社會,對其身心產生正面幫助,亦可降低社會安全體系的負擔。

但高齡就業也有其挑戰需要克服,例如對年輕人可能造成工作替代效應、勞力密集型產業恐大幅增加職業傷害的風險、增加企業在人事成本上的負擔進而降低市場競爭力,以及高齡就業歧視等議題。這些都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一起來努力。

基於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是社會的溝通,讓民眾瞭解與接納此一觀念,同時也應採取必要措施降低負面衝擊,例如年輕人工作替代,以及企業競爭力可能下降的疑慮。

這種社會溝通,也應思考從教育著手,透過教科書、相關教學活動,強化高齡者也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扭轉社會過去對高齡者又病又弱的錯誤認知,增加青銀共處的機會,並提供多元青銀共創方案,形塑跨代互助風氣,降低世代衝突發生的機率。

其次,思考建立更有效的高齡就業及再就業機制。例如探索如何蘿蔔與鞭子兼顧以促進高齡就業。日本的例子或可參考,日本政府自2021年4月起實施新版《高齡者僱用安定法》,明定企業「必須保障願意工作的員工有機會工作到70歲」,違反制度的企業名單將被公布,以此公開監督企業實施情況。

除了將退休年齡延長到70歲之外,也提出協助高齡者創業、做社會貢獻等方案,目的就是要提高65歲至69歲的勞動參與。

此外,發展兼具志願性質的產業及工作型態也值得思考。從市場的角度而言,高齡者在食衣(醫)住行育樂方面都有與年輕世代有截然不同的生理與心理需要,高齡者顯然比年輕人更能掌握高齡者的需求,也更能發展出符合高齡者需要的產品及服務;而從社會公益的角度來說,台灣許多的公益團體、社會企業,以及年輕人的新創企業,若有高齡者豐富的經驗及人脈的協助,相信公益團體的資源募集,以及年輕人的創業之路會更順遂。

政府可以思考發展兼具志願性質的產業,讓高齡者採取彈性、部分工時、非典型為主的工作型態,並透過在地老化的實踐、青銀跨域創新合作,發展地方內需型、社區自給(如健康養身、長照、觀光等)的綜合型產業,營造在地青銀互助共融的職場環境。讓高齡者的經驗與智慧可以繼續貢獻,需要豐富產業經驗與豐沛人脈的企業、新創及非營利組織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與協助。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人工智慧帶來的商機與隱憂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杜紫宸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座教授自從2022年底ChatGPT炫麗上市,輝達(N...more
分析師專欄極適合戶外用途的超級材料:芳香族聚醯胺纖維Kevlar
顧問專欄一葉知秋…當蘋果不再造車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在蘋果公司一夕間宣布終止其投資數十億美元、長達十年的電動車造車...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