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吸才引智競賽 台灣要更積極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資深產業顧問 杜紫宸
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座教授

面對世界科技快速變化、經濟情勢瞬息萬變,產業競爭日益劇烈,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特別政策,吸引各領域優秀人才,其中同文同語的海峽兩岸,吸才引智競爭尤為激烈。

過去30年,台灣半導體與資訊產品代工生產,已傲居世界前茅,但面對未來生物科技、電動車、終極綠色能源、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農業科技之發展,則尚未取得國際競爭優勢,其中主要關鍵就在人才數量與素質之不足。

雖然近年來各頂尖大學紛紛設立半導體、生物科技、人工智慧、數據科學、電動車等重點研發中心,但台灣人口僅占全球0.28%,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之1%,即便投入全部菁英人才,若要力拚世界多項領域之科技與產業前沿地位,恐怕力有未逮。唯一之道,便是積極向國際招才引智,或於世界其他各國設置研發中心,大量使用當地優秀人才。


中國大陸近年來雄心頗大,企圖在各個領域技術與產業發展,超日趕美。但自2018年起,美歐各國開始心生警惕,紛紛祭出各種圍堵政策,企圖減緩尖端技術對中國之輸出,假以時日,世界恐怕將出現兩組技術競爭版圖。


台灣面對美中技術競賽,角色尷尬而微妙,技術層面我們倚賴美國,但是市場和生產,卻又不能完全放棄中國,兩大之間難為小,在這個議題上政府與企業之立場並不完全一致,著實需要集朝野智慧,在適當的國家安全前提下,取得最佳經濟利益。


不過,其中唯一不變的共識,就是如何留才引智。


國發會於5月10日提出打造人才匯聚之三項政策: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深化雙語能力與國際視野等,惟細究其內容,並未走出「台灣企業運用台灣人才,在台灣研發、生產、建立完整供應鏈」之「打造台灣國家隊」傳統狹隘思維,面對人力資源相對充沛之美國與中國,恐怕已然未賽先輸。


值得警惕的是:中國大陸近年來以相對優渥工作條件,積極吸引台灣科技研發、金融投資、商業服務、高等教育師資、青年創業、企業高管人才。據非正式統計顯示,台灣於中國大陸及港澳等地工作之專業人才已超過30萬,這尚不包括大陸投資企業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所聘用之台灣優秀人才。但相對而言,台灣卻以政策抵制中國籍優秀人才進入台灣本土工作,兩相比較,人才競逐優勢,不言可喻。


對於國際人才之吸引,中國大陸亦是相對積極,除美籍華人最近受到美國政府監控與限制之外,在北京中關村、上海陸家嘴、成都科技新區、深圳前海,遍地可見德、法、印度、日、韓等多國科研與企業高管人才。


在台灣,即便科技最領先之新竹科學園區,寥寥可數之外籍人士,不是銷售業務便是維修工程師,真正從事研發工作之外籍人士,實屬鳳毛麟角。號稱台灣最大產業研發機構之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近6,000名正式員工,非華裔外籍人士,不足50人。


中國人才充沛卻積極吸引包括台灣在內之外地優秀人才;台灣人才有限,卻相對杯葛外籍與陸籍人才進入,未來如何面對美日韓諸強國之競爭。


我們呼籲朝野各界人士,應了解未來國家之強盛,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主要倚賴優秀人才之多寡。新加坡雖彈丸之地,卻是全球優秀人才密度最高的國家,迄今維持國家競爭力不衰,即為明證。


台灣絕對不能成為人才淨輸出國,政府除致力留住本土人才,吸引國際人才更為重要。政府可考慮在國家安全前提下,適度開放陸籍優秀人士來台工作,或許有人擔心:國際與陸籍優秀人才進入台灣後,將排擠本土人才工作機會,但此一作法,長期可提高台灣國家競爭力,把餅做大,方為長久治國根本之道。


資訊來源:<經濟日報>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分析師專欄2023年細胞及基因治療產業回顧
分析師專欄國際食品不浪費政策及食品產業因應對策
顧問專欄人工智慧帶來的商機與隱憂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杜紫宸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座教授自從2022年底ChatGPT炫麗上市,輝達(N...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