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創新從「Work Smart」開始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理事長 王鳳奎博士

回顧台灣60年經濟發展主軸,從早期勞動密集的加工出口產業,到資本密集的重工石化產業,進展到技術密集的電光資通產業,這種以製造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固然替台灣創造舉世傲人的經濟奇蹟,但也產生許多後遺症,尤為甚之莫過於現在各行各業,無論製造業或服務業,政府組織或私人企業,到處充斥著製造經濟下的製造思維,形成全民「Work Hard, No Play!」的勞命現象,每天工作汲汲碌碌,忙到沒有時間精力享受經濟發展的成果。

 

製造思維 - Work Hard

製造思維的主要手段為「管控」,為了有效管理生產工廠以降低生產成本,管理者將生產資源化約成制式的生產單元,生產結構為嚴密的分工組合,生產目標為精密算計的結果,生產線的生產者都變成如螺絲起子般的生產機器,只能遵循程式性的工作流程或規則,盡量減少錯誤及變化,本身沒有太多的自主或犯錯的機會,只有苦命地工作(Work hard),達成精密設定的工作目標。

 

在製造思維下,成本加工、「論量計酬」成為定價策略主流,所有經濟要素包含知識都變成可以「秤斤秤兩」的計價單元。這種以成本為考量的計價模式先「斤斤計較」地計算投入成本,再加上交易雙方認定的合理利潤,成為交易價格。獲利來源主要在成本控制上不斷「偷斤減兩」累積相當數量的微利,結果自身的附加價值不僅受到限制,更因企業間彼此競爭,不斷削價犧牲利潤以求生存。

 

這種管控為主的「製作工作環境」,讓眾多高級知識份子都變成廉價勞工。以台灣舉世聞名的健保為例,雖然讓醫療保險成為全民都可以負擔的福利措施,卻也使台灣菁英的醫生族群成為醫療生產線的苦命勞工。再以造就經濟奇蹟的高科技產業為例,多少台灣頂尖大學最聰明的畢業生夢寐以求的工作,竟是科技生產線上的製程工程師或設備工程師,工作的目標是確保一天24小時運轉的生產線良率與不故障。即便研發部門的研發工程師往往在研發苛刻的目標與細密分工下成為螞蟻雄軍的螞蟻工兵,還是只能苦命地工作(Work Hard)。

 

造思維 - Work Smart

相較於製造思維,創造思維的成功關鍵為「創新」,目的為組織與顧客創造新的價值。組織結構以多元背景組成的創新團隊為主,以專案計畫的工作方式不斷發掘問題,解決問題,每一個創新團隊的自主性必須很高,才有辦法發掘新的商機而產生新的價值。因此,團隊成員必須聰明地工作(Work Smart)。

 

創造思維的計價模式不是從生產成本精算,而是從顧客價值出發,顧客會根據他們本身所感受到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而決定所願付出的價格;也就是說,產品與服務的價格是根據解決顧客問題的滿意程度而定。甚至可以根據解決方案所產生的效益分享比例來定價。如此,只要專注提升顧客效益和降低解決方案的成本,利潤自然就會增加,這就是「Work smart」所創造的價值。

 

Work Smart的要點

檢視一個工作者是否能「Work Smart」有幾個要點,其中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便是老闆是否「Work Smart」,一個智商很高的老闆並不代表他就能「Work Smart」,如果不能以創造思維領導一個組織或一個團隊,容易成為「將帥乏智,累死三軍」,不僅要求部屬「Work Hard」,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鞠躬盡瘁」,多少主管或知識工作者因此而「過勞死」,即使沒有「英年早逝」,也往往是「病魔纏身」或「鬱鬱寡歡」,縱使「日入斗金」,「家財萬貫」卻無福消受。犧牲了個人健康或家庭生活,勤奮工作換取的卻不是人生幸福,這就是所謂的「Work Hard, No Play」。所以台灣的領導者必須要有「Work Smart」的思維,以身作則吸引「Work Smart」的追隨者效力,設定Smart的目標,創造Smart的工作文化與環境。

 

「Work Smart」的第二個要點是工作內容是否Smart,如果只是重複例行性工作,或讓大腦空轉在附加價值低的事情,就不需要Smart的人去做。有些人的價值是別人的十倍,不是因為付出十倍的努力,而是因為他們做事情所產生的價值是別人的十倍,他們能發揮創意,想到只要十分之一努力,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以同樣的努力創造十倍的效益,這就是所謂的「事半功倍」。很不幸地在台灣因為製造思維的盛行,大部分工作都是「事倍功半」,原因是主管常將員工視為生產機器,要求員工「言聽計從,死命必達」,不讓員工有自主思考的機會,員工又如何能「Work Smart」,而往往在這種工作環境,工作缺乏挑戰與成長,大腦久不動,再聰明的員工也會變笨,更嚴重的是失去工作熱忱,或另謀高就。所以管理大師杜拉克曾言「做對的事遠比把事做對更重要」,這點出選擇高附加價值的事去做的重要性。但是切記!單有創意或許能讓0變成1,唯有創新才能讓1塊錢變成10塊錢或100塊錢,差別在於創意是否真正解決顧客的問題,讓顧客願意付錢。

 

「Work Smart」的第三個要點是Smart的工作方法。坊間的創新理論與方法如過江之鯽,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睛的理論與方法總脫離不了如何產生創意,如何將創意變成產品或服務賣給顧客,如何將商品轉化為可永續經營的事業,但歸根究柢,所有的創新,無論是技術、產品、服務、流程、管理或商業模式,都必須先有顧客價值主張才能真正創造新的價值。所謂顧客價值主張為「提供顧客願意以特定價格解決他們重要問題的方案」。傳統的價值主張特別是製造思維強調以降低成本來增加顧客價值,但創造思維的價值主張強調提升顧客的實質效益,亦即提升顧客對使用解決方案的滿意度,滿意度愈高,效益就愈高。因此Smart的工作方法第一步就是要了解顧客需求(Needs),發掘顧客重要問題,然後發展能解決顧客問題的解決方案(Solution),但是為了增加顧客的滿意度,這些產品或服務必須與競爭對手有相當的差異化(Differentiation),超越競爭對手所能創造的效益(Benefits),否則產品或服務無法令顧客更加心動,只好又淪為削價競爭的局面,以精實成本作為主要的競爭手段。

 

製造力轉型為創造力

然而創造思維的工作模式往往要面對模糊與未知的需求探索、才能創造新的商機,因此不確定性與失敗機率相對較高。所以Smart的領導者視創新為高風險、高投入的價值創造投資,除了做好風險管理外,不僅要看創新投入的成本,更要看不投入創新的損失;不僅要看創新失敗的成本,更要看創新成功的效益。更重要的是領導者要給予Smart部屬更多「找碴」的空間,去發掘顧客問題,並創造容忍Smart失敗的文化。

製造思維對政府大力倡導產業要升級轉型,成為世界創新王國形成相當的障礙。因此,台灣要由「台灣製造」邁向「台灣創造」的關鍵不是產業革命而是思維革命。亦即,台灣要革命的不是製造業,而是製造思維,讓這種「只問付出,講究苦勞,追求產值」的製造力轉型為「既問產出,又究功勞,更要價值」的創造力。個中最大的訣竅在於使所有工作者不論階層,無分政商,皆要「Work Smart」,提升工作的附加價值,因而創造更高的經濟價值,帶動產業發展,以經濟發展促進全民福祉,達到歐美富庶國家「Work Smart, Play Hard」的境界。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