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2014年ICT產業趨勢大預測- 三化創新應用貫穿差異化商機

作者/楊勝帆,拓墣產業研究所 所長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候補理事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產業分析師

2013年景氣持續低迷,低價已難成為接單保證,台灣廠商如何在中、韓夾擊下殺出重圍,創新並提高其產業鏈價值,已成廠商生存的重要因素。拓墣產業研究所認為,2014年台灣的ICT業者唯藉由三化(資訊化車載裝置、變形化移動終端、網路化穿戴裝置)創新應用,貫穿差異化商機,創造並布局不同的差異化產品,加強創新跟研發實力的提升,才能突圍並開創屬於自己的一條新道路。

中韓夾擊 台灣ICT業者求突圍

近期中、韓科技產業鏈地位提升,台灣產業鏈受夾擊,過去科技業獲利只受重大事件如911、SARS、金融海嘯等衝擊,但拓墣預估,2014年台灣產業鏈恐在無重大事件背景下,出現獲利下滑窘境,其中又以代工部分最為明顯,而此現象來自中韓品牌的自主生產趨勢,台灣代工產業成長將備受壓力;此外,台灣產出的關鍵零組件亦受來自中國大陸自給率提高的威脅,雙重夾擊下,台灣業者必須先布局求突圍。

全球三大消費市場狀況不佳固然是台灣廠商獲利下滑主因,但細部探究,拓墣認為2014年台灣有三大代工產業出貨量將呈衰退狀態,分別為電視機、數位相機與筆電。

在電視機方面,由於台灣本土電視機品牌市佔本來就小,而台灣業者又多為日本品牌代工,預計台灣的電視機代工廠商訂單的年衰退幅度將可能達23%,主因來自日系廠商訂單的縮減,如Sony也收回其委外代工訂單,其自製率將由2011年的30%提升至2014年的97%。除此之外,其他日廠如Panasonics、Sharp等,也由於消費市場不佳,均縮減其委外代工訂單。

2013~2014年台灣與中國大陸電視機產業供應鏈分析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3/11

近幾年消費電子產品以平板與手機較有成長機會,但關鍵零組件方面,面板與觸控產業則遭遇嚴重供過於求情況。

回顧2013下半年,Apple、Amazon、Google、Microsoft、Nokia、Samsung等國際品牌廠皆推出平板機,其中又以7~8吋的機種最多。展望2014年,品牌廠將持續更新7~8吋平板機,新興市場對平板機的需求也將逐步提高,預估2014年平板機將續增20%,成長至2.06億台。拓墣預估在平板機代工方面,2014年緯創與仁寶在平板機的出貨量都將有顯著成長,緯創主因於代工客戶增加,仁寶則受益於與Amazon合作的持續擴大。

至於筆電市場,歷經2012年的衰退,目前前途依然不見好轉。隨著平板機走向低價趨勢、拉高出貨量並侵蝕市場,也使2013年成為筆電市場衰退最嚴重的一年。在平板機的嚴重侵蝕利基市場下,2013年Netbook持續大幅衰退至65.5%,而Ultrabook的滲透率在Intel強力推動下,雖有達到13%,卻遠遠低於Intel期望的目標。拓墣預估,目前筆電輕薄趨勢已成形,2014年Ultrabook成長率可達57%,滲透率可推升至22%,但Netbook將持續衰退,導致整體筆電的出貨量在2014年持續衰退,年減率約6%,雖然較2013年衰退率約14%,略顯好轉,卻還是受平板機衝擊。

2013~2014年台灣與中國大陸筆電產業供應鏈分析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3/11

在手機方面,2014年中國大陸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預估達3.55億支,年成長率17.5%。預估2014年起,除了手機遊戲外,廣告、搜尋、網路購物都是新的手機相關商機,而這些新商機卻都是製造能力強、創新力弱的台灣廠商所無法觸及的。反觀大陸當地戰局,在互聯網、通路與電信運營商與本土手機品牌如小米、華為、聯想、宇龍酷派等密切合作下,2013上半年中興、華為、宇龍酷派、聯想4家廠商已拿下大陸市場超過40%的市占。雖然宏達電終於宣布即將推出千元人民幣機種,希望能以量制衡關鍵零組件價格,來破除自行生產的高成本壓力,但其商業模式卻已在起跑點上遠遠落後了。

2013~2014年台灣與中國大陸智慧手機產業供應鏈分析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3/11

布局三化技術 打造台灣差異化新商機

在行動裝置主宰的時代,觀察全球前15大品牌,台灣廠商能著墨的空間愈來愈少。拓墣認為,2014年全球科技產業仍以智慧手機及平板成長為主軸,但生活所需的各式各樣軟體、應用、服務等將成為廠商決戰重點,台灣廠商若能成為生態系一環,就有機會掌握商機,提供整合式服務;另外,面對中韓全球品牌及零組件市場快速崛起,台灣更需布局資訊化車載裝置、變形化移動終端、網路化穿戴裝置等三化創新相關應用與技術。

2014年中韓夾擊下的台灣突圍建言-三化創新應用貫穿差異化商機

Source:拓墣產業研究所,2013/11

一、資訊化車載裝置

美國的Tesla是台灣布局三化技術的很好案例,Tesla的設計理念是以「矽谷模式」而非「底特律模式」來製造汽車,其電動汽車定位於高端市場,整合眾多IT及汽車製造技術,因此Tesla Model S的各項技術大幅領先其他電動車型,而Tesla超級充電站更為Model S用戶提供免費充電服務,由於採用增壓技術,充電功率達120KW,第二代Tesla超級充電樁可減少30%的充電時間,在20分鐘內即可充滿一半電量,為解決用戶里程焦慮,Tesla亦規劃建立一個布滿美國與加拿大的超級充電網路規劃。Tesla另一個成功之處就是選擇了最為穩定的電池系統,與各汽車廠商追逐熱門磷酸鐵鋰電池相異,Tesla選擇較少用在汽車上的18650電池。

Tesla Model S約有12%零組件來自台灣,且多為關鍵技術,其中包括動力系統、精密機械等動力系統領域,富田為Tesla唯一量產馬達供應商,具備先進高導電鑄銅轉子技術,提供高效率、低耗能、體積小與輕量化的電動馬達,致茂曾提供變頻器給Tesla Roadster。目前提供動力系統測試設備貿聯提供Tesla車用線束與電池動力線束,確保高壓電流輸送穩定性公準,六方與達鴻為主要精密機械加工,和大亦為Tesla Model 齒輪箱組件提供商,高力則扮演馬達硬銲加工,串聯電動車動力傳輸在智慧車電部分,宸鴻則供應17吋車用觸控面板,提供Tesla整合所有車輛功能於同一介面。

Tesla的銷售模式採用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Tesla預計打入高端、高格、高市場,之後再陸續發展其中階及大眾市場。除了獨特的行銷方式,Tesla還效法Apple,採用「體驗店+網路訂購」的行銷模式。

二、變形化移動終端

台灣電子產業的大環境在2012年產生巨大轉變,以目前局勢來看,台灣代工廠商營收及獲利往下的趨勢,已難扭轉,與此同時,台灣品牌廠的整體出貨表現也不太理想,不易為產業帶來新生機,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轉型及研發新產品並布局新市場已是刻不容緩。

以目前在線上的電子產品而言,華碩利用筆電硬體創新,在手機及變形平板中已闢出一條新的利基市場,變形化的移動終端機不僅符合現今消費者使用習慣,也印證了拓墣提出的觀點,未來所有新興產品除了要可以融入消費者生活外,亦得能吸睛並讓產業驚艷的創新與設計。當產品已成功引起消費者注意時,如何在品牌經驗和服務上堆疊出消費者認同的價值與其價格呼應來提升買氣,將是各品牌廠的最終決戰點。

三、網路化穿戴裝置

近年來以Samsung Gear、iWatch及Google Glass為首,Apple、Samsung、Sony等大廠均表示已在穿戴式領域投入相當資源。不過市場爆發點的發球權是在消費者手中,拓墣預估,穿戴式裝置需發展為單一獨立的終端產品,需求才會大量引爆,而這需要大量時間累積及測試。

就目前全球智慧穿戴式裝置中,運動休閒及醫療照顧的手戴式裝置如Smart Watch出貨量最高。根據資料顯示,Nike、Jawbone、Basis、Fitbit在2012年共賣出約250萬支運動休閒用的手戴式裝置,換算成產值約共3.25億美元。「Smart Watch」就是手錶與手機做一個連結,目前屬於智慧手機的配件,其功能性尚未齊全,仍需依賴智慧手機,偏向小眾市場。

隨著產品的發展與功能性的增強,應用模式較為成熟化時,穿戴式裝置的需求將逐步擴大。Smart Watch為智慧手機的延伸,並因為能直接配戴在身上,且能更加便利使用手機的資源,使電子產品融入消費者生活,不過因為裝置大小及使用方式的不同,其軟體則需重新設計。除此之外,Smart Watch必須與其主要的機體(手機)保持連線,如果離線的話,則手錶將會喪失大部分的應用功能。

<本文刊登在2014年1月 產業雜誌>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