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創新專欄-產業創新?「笨蛋,問題在政治,不在經濟!」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理事長   王鳯奎 博士

 

企業經營要賣顧客價值,企業創新要創造更高的顧客價值,所謂價值就是獲得效益除以付出成本,當顧客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來買企業的產品、服務或品牌,企業本身的價值當然也跟著水漲船高,當企業價值愈高,就有更多的資源為有價值的員工加薪添福,成功的創新企業因此可以「以利滾利」,形成價值創造的正向循環,這是企業管理的ABC,也是對大眾很淺顯易懂的道理,但是對「大有為」的台灣政府而言,價值創造似乎變成很難理解與實踐的施政思維。以「台灣薪資為什麼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嚕」為例,這一直是這十年來台灣經濟發展最熱門的議題,國發會主委管中閔更認為是短期難以改善的痼疾,而大家總喜歡從經濟的角度分析原因,分析過程高深莫測,分析結果錯綜複雜,一大堆經濟數據,推來演去,導東出西,一般平民百姓最終還是「莫宰樣」,政府的解釋更是「霧灑灑」,對政府施政更加無感!若從創新的角度來分析就簡單多了,最直白的原因就是台灣(包含產官學研)創新人才不足,創新成果不彰,所以創造的價值不夠。試問,當企業老闆及股東嫌企業錢賺得太少甚至虧本,怎麼會願意付出更高的薪資給員工?

「政治vs.經濟」

可是台灣創新口號喊得是震天動地,每種國家創新排名也都不差,怎麼會是創新出了問題?「笨蛋,問題不在經濟!」「笨蛋,問題在政治!」雖然國家經濟發展必須考慮政治因素,但不是凡事皆用政治方法解決經濟問題,就是台灣二十多年來的「政治惡鬥」削弱台灣整體的價值創造力,而產業政策因為種種的政治算計,形成重重的政治框架,產業發展無法突破現況,產業當然就無法創新。想當年,克林頓以「笨蛋,問題在經濟」為總統競選口號,為的就是凸顯老布希總統主政時期雖然軍事及外交等政治成就顯耀,但是經濟發展低迷不振,國家財政赤字連連,沒有解決人民真正關切的經濟問題。此口號不僅讓克林頓贏得白宮寶座,他更讓口號付諸實現,締造美國在平和時期最長的經濟榮景,使得國家財政轉虧為盈,真正有辦法為美國政府及人民創造價值,同時也化解他因私德瑕疵而遭國會彈劾的政治危機,卸任時仍享有65%的民意支持率。相較於克林頓總統,馬英九總統雖沒有像克林頓私德上的爭議,卻需面對經濟問題所引起的政治危機,執政時民意滿意度甚至掉到10%以下。

「以政推經」的後果

「以政推經」的後果使得政府施政缺乏創新的思維與作為,產業政策多從政治考量規劃,產業方案多以政治協商推動,創新的政策若不符合「政治正確」,立法程序受到干預抵制,主政官員受到公然屈辱,即使原本創新的政策或方案,只要被冠以絲毫「圖利」或「叛國」之名,一路政治協商及妥協,原本完整的政策或方案東加西刪,施政失去原先創新目標及效益,官員變得「有志難伸」,在政治的壓力下,無法捍衛創新政策,甚至掛冠求去,亦無能為施政結果負責。久而久之,施政官員不敢冒險創新,創新人才不願擔任公職,形成「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官僚文化,施政以政治風險較少的防弊思維為主,名為避免浪費公帑,實則增加更多施政框架及成本,不僅無法興利,提升施政效益,政府弊案仍舊不斷,政府債務愈堆愈高,政府及官員存在價值愈來愈低,於是「政府頭家」愈來愈不信任「政府公僕」,遑論為這些人民公僕加薪添福。若政府無能亦無力提升公職人員的薪資,卻想以道德勸說的方式希望「唯價是圖」的企業老闆為企業員工加薪,猶如緣木求魚!

「以政推經」的另一個後果就是台灣折損了許多俱有創新思維及企圖的政府官員,也沒有官員可以為施政結果負責。從1987年「戒嚴」解除以來,台灣一切發展就變得「政治掛帥」,政治惡鬥成為常態,官員汰換也是稀鬆平常,好像闖入「政治叢林的小白兔」愈來愈多,無論是自己掛冠求去或被長官要求或暗示離開,汰換原因多是政治考量,而非施政績效。筆者自2004年被工研院延攬回國至今,參與過眾多產業人才政策規劃及方案推動的工作,也接觸過許多企圖創新的政府官員,發現到官員愈想有創新作為,愈想突破政治框架,就愈容易撞到牆壁,牆壁撞多了,身心傷痕纍纍,要不變得保守,要不感嘆「不如歸去」!主政官員頻換,新人總要有新政,政策推動的延續性受到挑戰,如此施政問題不易追蹤,施政績效不易考核,所以台灣目前產業發展的眾多問題,變得無法追根究柢,只會推來推去,今朝推昔朝,今官推昔官,推到最後也只能不了了之,最近頻遭批評的「兩兆雙星」產業政策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造成今日「產業人才危機」元兇之一的「教改」政策是更具代表性的例子,都二十年了,君不見多少長官為此政策上台下台?卻不見那一朝或那一官願意出來為全民背負的教改惡果負責或道歉!

「笨蛋,問題在政治」

對照大陸「以商逼政」的施政思維與作為,台灣「以政推經」的施政結果讓台灣整體發展顯得比較無效,也讓讓台灣「博士級閣員」世界比率最高的執政團隊顯得比較「笨蛋」。處處「以政推經」使得施政處處充斥「圖利」選民及政客的「短視近利」,缺乏「興利」產業及社會的「遠視長利」,不僅無法為人民(政府最重要的顧客)創造更高價值,更讓台灣的經濟、社會及產業發展掉入「負價值創造」的惡性循環泥沼,這應該是管主委感嘆台灣薪資倒退難以改善的主因吧?!舉著名的「22K魔咒」為例,就是典型以政治目的及方法解決經濟問題的「短視近利」,雖然讓執政團隊在全球金融風暴的突襲下,度過失業率沒有超過5%的政治難關,卻也是執政團隊為自己下的「薪資倒退」符咒。再以成為國安問題的「人才危機」為例,當大陸無所不用其極吸引及延攬台灣的創新人才,世界各國也提供各式優惠條件吸引及延攬大陸創新人才,只有台灣畫地自限,無法創造足夠的經濟條件留住台灣人才及吸引大陸人才,殊不知就價值創造而言,創新人才是國家納稅人已經投資極高的經濟資本,培育創新人才是要為國家創造更大的價值,人才流失對國家是「雙重損失」,人才延攬是「雙重獲益」,當台灣人才「絡繹不絕」出走到大陸「賣國求榮」,台灣政府卻重重限制大陸人才到台灣「起義來歸」,這對台灣價值創造是「四重耗損」啊!台灣這麼多「聰明」的政治菁英不可能不知道這麼簡單的經濟道理!原因到底在哪裏?所以我說「笨蛋,問題在政治,不在經濟!」

政府創新領導力薄弱

追根究柢,台灣產業創新問題就是政府創新問題,「產業人才危機」也是「政府人才危機」,簡而言之,台灣的執政團隊缺乏創新領導力,無法有效解決產業創新問題。創新領導者首先會以價值創造的程度作為創新決策的根本,價值創造的結果也是績效考核的指標。創新領導者不會凡事親力而為,而會找到創新人才來執行創新決策,創新執行的過程若遇到阻力,領導者會挺身而出為執行者排除阻力,也願意承擔創新的風險。以國光石化為例,相較於只有彈丸之地的城市國家新加坡都可以高度發展石化工業,那麼國光石化興建與否從評估、規劃到決策,在在顯得台灣政府創新領導力是有多麼薄弱。就此而言,創新領導者必須具備創新知識、見識與膽識,知識容易取得,見識可以磨鍊,膽識才是決勝關鍵。領導者的膽識代表洞悉創新結果與承擔創新風險,就是要成為有遠見,有擔當的領導者。創新的產業政策意味著要改變產業現況,突破產業困境,自然會有既得利益者的政治阻力,也會產生相當的政治風險;而成功的創新領導者會將創新失敗的政治風險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更有辦法排除政治惡勢力造成的經濟危機,這就是「化危機為轉機」的創新領導力!以韓國政府的創新領導力為例,韓國在1997年經歷亞洲金融危機,全國上下一心,矢志雪恥,以振興韓國經濟為唯一目標,加上韓國總統沒有連任的政治包袱,得以專注於經濟發展政策,成就現在的產業創新,價值創造。而環視台灣現今的執政團隊成員,似乎都俱有創新的知識,有部分俱有創新的見識,大部份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下卻缺乏創新的膽識,這就有賴最上層的政府領導者要以身作則,塑造創新膽識的典範,建立勇於創新,敢於改革的政治文化。當執政團隊將產業發展的阻力都歸咎國際政經局勢的惡化或反對黨的政治惡意干擾,政府領導者更應檢討自己的創新領導力,運用政治智慧,產生政治影響,為部屬排除經濟發展的政治絆腳石,才能讓產業創新的登山之途順暢,攀登價值創造的頂峰。

產業不創新,企業當自強

台灣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以政推經」造成的創新程度不夠,價值創造不足,而政府缺乏創新領導力既留不住也請不起創新人才,致使產業創新政策無法規劃及推動,這種「以政推經」的後果企業也可以「引以為戒」。仔細檢視台灣許多面臨生存困境的企業,例如身處政治局勢多變的大陸台商企業,就可以發現過度依附政治勢力,積極經營政商關係或處心積慮耍政治手段皆非企業長青之道。如果主導產業創新的政府都無法創新,一個攸關台灣產業生存與發展至深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都處處受到政治箝制,台灣的產業如何創新?當企業面臨自由貿易的挑戰與衝擊,企業受到全球競爭的影響與壓力,企業就必須靠自己創新才能生存,「不創新,便死亡」才是企業可以永續生存的經營思維與作為。同樣地,企業要創新首重企業經營團隊的創新領導力,企業領導人必須具備創新知識、見識與膽識;企業經營應該「唯價是圖」,以企業價值創造的程度作為績效考核及獎勵的關鍵指標,建立「願創新、敢創新」的企業文化,形成以價值創造價值的「正循環」經營機制。

政府不創新,人民當自強

雖然產業創新的經濟問題不應該完全以政治方式來解決,但是產業創新所產生的政治問題卻需要以政治方式來解決,一方面期待人民已選出的政府領導者俱有創新領導力,化政治危機為經濟商機,另一方面期待人民俱有當政府「頭家」的民主素質,以民主政治創造人民價值。特別現在正值選舉季節,選戰尚未真正開打,政治口水卻已淹沒民主政治「選賢與能」的本質,身為政府「頭家」的選民,千萬不要沈溺於渾濁的「政治亂流」,看不清楚「經濟漩渦」的出口,反而讓自己的政治選票變成「經濟符咒」,要用選票展現自己才是民主政治的真正「頭家」,以候選人的價值創造能力作為選票的依據,選出俱有創新知識、知識及膽識的政府領導者,否則人民「薪資倒退」的經濟問題不僅短期難以改善,台灣價值創造陷入「負循環」的深淵,更永無天日!


<本文刊登在2014年4月 產業雜誌>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