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成為美國的製造夥伴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詹文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所長 資深產業顧問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6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同台宣布,將在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設LCD面板廠。郭台銘指出,富士康與夏普承諾在美國建構8K生態體系。美國官方也表示,鴻海這座工廠是威斯康辛州史上最大的經濟發展計畫,預計將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還有潛力在未來帶動13000個工作機會。若鴻海達到招聘目標,將提供20年稅務優惠。

川普上台後,「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與「美國優先」是兩大政策重點。希望透過降低生產與經營成本,吸引海外製造業到美國投資,藉此增加更多的勞工就業機會。鴻海當然是指標性企業,若能吸引其到美國,不僅上下游供應鏈有機會在當地建立,也可以招來更多海外企業回美。在川普政府相關政策的威逼利誘下,預料未來將有更多企業會考量至美國布局。

從產業競合角度觀察,美國大動作吸引製造業回流,牽動著許多產業未來生產基地的選擇。對台灣而言,美國保護主義再起,當然會對企業經營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並非都是負面的衝擊。例如,川普曾提出將提高非關稅障礙,屆時受影響最大的將是中國對美國最終財貨的出口。若未來最終產品有一部分移回美國生產,應可促進台灣中間產品對美國市場的直接出口,促使台灣出口地區的結構取得更好的平衡。

又如,當美國把製造業移回本土時,也會帶動未來新產業中間產品的需求,而台灣若有機會提供美國生產新產品的中間財,也會因新需求而有所升級。台灣業界可藉此機會與美國產業再連結,學習美國的創新與新知,以促進台灣產業升級,並融入美國產業供應鏈。

就長期的產業發展來看,過去台灣製造業與美國企業的合作關係,主要是因美國生產製造成本太高,促使美國企業將勞力密集的生產製造移至海外,國內則聚焦於技術研發、品牌經營等高附加價值活動。以資訊產業為例,台灣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體系當然成為美國領導業者最佳的委外業務合作夥伴,使美國企業能更專注發展創新的商業模式。

而當美國的產業發展政策有意將製造業移回本土時,因目前資通訊產業主要供應鏈與製造活動仍集中在亞洲地區,故在製造業回流美國的過程中,美國企業首先會面臨的挑戰將是本土供應鏈的不完整和相關技術人力的缺乏。

因此,美國的製造業務回流,並不意味著美國與台灣的產業定位將由過去的互補合作轉為競爭互斥,反而可以延伸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亦即,在美國製造業回流的過程中,台灣的研發與製造團隊將有機會活用過往豐富的經驗,持續調度全球最優秀的生產資源來與美國夥伴合作。面對中國、歐盟與東協等新興製造勢力的崛起,乃至日、韓大廠的製造業復興,台灣應藉此機會爭取成為美國產業的最佳合作夥伴。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人工智慧帶來的商機與隱憂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杜紫宸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座教授自從2022年底ChatGPT炫麗上市,輝達(N...more
分析師專欄極適合戶外用途的超級材料:芳香族聚醯胺纖維Kevlar
顧問專欄一葉知秋…當蘋果不再造車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在蘋果公司一夕間宣布終止其投資數十億美元、長達十年的電動車造車...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