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掌握中國經濟崛起契機
資深顧問 張忠本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APIAA)

中國今年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追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從1968年追上德國後,穩坐了42年的「亞軍」,直到今日才讓座給中國。

1968年當時,中國還是個極為封閉、專制、貧窮落後的經濟體。但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GDP總量從3,645億人民幣,增至2009年35兆人民幣,增加近100倍。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到2007年,30年來中國GDP平均年成長率9.7%;貿易平均成長17.2%;貿易依存度達60%,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也是第二大外資吸收國。外匯存底已逾2.5兆美元,居世界第一。溫飽線下的農民從2.5億人降至2007年2,100萬人。

雖然中國人均GDP僅及美國5%,總GDP也僅達美國20%,但中國GDP增量自2003年以後已追上美國。

如果中國繼續維持經濟年成長9.7%,到2030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美國20%,若加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中國2030年人均收入將達到美國之40%~50%,總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中國30年來經濟成長得自「開放的紅利」,改革開放前因為體制及政策,社會一些需求願望與支付能力實現不了,一旦障礙解除,積壓已久的「存量需求」即宣洩出來。例如:一、農民參與收成分配,發揮農村生產力;二、修正過去發展重化工業的超趕戰略,改以發展比較優勢的勞動力密集產業;三、加入WTO後,開放外商投資與營運,導致外資投資增加;四、允許個體戶投資社會活力展現;五、國營企業市場導向利潤分享、效率提升;六、2002年開放私人消費貸款,擴大了城市消費如汽車與房屋的需求;七、近年改善農村基礎建設,縮小城鄉差距,增加農民收入,刺激農村需求等。

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中國出口占GDP60%,受到最大的衝擊。當年11月5日溫家寶宣布擴大內需,加強公共基礎建設,總投資4兆人民幣到2010年底前投資完,帶動中國近三年仍維持GDP平均9%成長。中國是近兩年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估計中國GDP年增量約占目前世界GDP增量的三分之一。

中國經濟得以快速復甦的條件,並展望前景樂觀的因素在於:民間儲蓄率高,消費不受國際景氣影響,每年仍得以維持7~8%成長;尚處於工業化早期,技術和產業升級空間大;財政赤字僅占GDP20%,得以採行財政擴張政策。

此外,還包括基礎建設發展空間大,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國投資開發高速公路,港口及電網;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中國開發高速鐵路;加速二線城市建設與投資;配合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基礎建設,如水、電、道路等。最後,即人口都市化,內需市場成長潛力大。

改革開放後,中國先成為世界最大生產基地,惟近年已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消費市場,2009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達94億美元,僅次於日本;汽車銷售量1,360萬台,攀升為全球最大汽車銷售市場。

這二年政府掌握中國經濟崛起契機,促進兩岸互信,開放三通直航;迎大陸觀光客來台擴大了內需;大陸各省市經貿訪問團絡繹於途;現在兩岸再簽訂ECFA。由於政策功能已逐漸發酵,兩年多來國人資金回流1兆餘元;大陸台商鮭魚回流,擴大在台投資建廠,如台達電、台玻、正新、榮化、巨大等;更有日本、新加坡廠商擬來台發行TDR,掛牌上市或尋求與台商合作。

今年上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達13%,全年有望逾8%,創21年來歷史新高;在亞洲四小龍中,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也將因而從過去的殿後恢復到亞軍地位,僅次於新加坡。掌握中國經濟崛起的契機,可謂帶動台灣景氣繁榮的重要因素。

【2010-08-27/經濟日報/焦點】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分析師專欄紡織業循環永續新解-用酵素分解紡織品
分析師專欄2024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趨勢
顧問專欄深掘半導體護城河,是新總統上任的產業首戰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2024年5月20日,賴總統上任及新內閣將全員啟動。其中...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