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發展電動車 採跳蛙戰略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資深產業顧問 杜紫宸
中華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座教授

裕隆企業與鴻海(2317)集團共同出資成立的鴻華先進,推出數款新型電動車,並且已獲得國內8,000輛訂單,將於2024年開始交車,消息傳來,國人莫不興奮,相關公司股票應聲上漲。但值此時刻,我們應該從更長遠的眼光,重新檢視台灣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正確戰略。

特斯拉近期發布可抵擋衝鋒槍掃射的皮卡電動車,受到廣大消費者青睞。中國比亞迪電動車銷售數量超越特斯拉,躍升為世界第一大電動車品牌,並積極進軍歐洲與東南亞市場。南韓現代汽車日前併購世界機器人龍頭公司Boston Dynamics,並於印度興建工廠,意圖進軍印度市場,誓言將超越德國福斯,成為世界最大汽車品牌。

德國政府月前宣布,將不追隨歐盟「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政策,以確保其汽車工業在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

在國內,和泰汽車(豐田在台銷售總代理)正式引進Toyota Mirai氫燃料電池車,並宣布將在台灣開始建置加氫站,並將於今年第4季引進氫能電動巴士,引起車壇大震撼。

政府官員與一般民眾,長期一直有個錯誤迷思,認為推動電動車輛(包括電動巴士、電動汽車、電動機車)可以節能減碳,對於2035年淨零碳排、2050碳中和的國際共識目標,可以做出正面貢獻。然而依據美國能源部直屬的Argonne國家實驗室去年發布的研究報告,即便在美國,鋰電池電動汽車沒有比燃油車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其實,鋰電池電動汽車是否可對減碳做出貢獻,須視一國發電能源結構配比而定,在台灣,80%發電倚賴化石能源,因此鋰電動汽車所耗用的邊際電力,百分之百來自化石能源發電,故雖於都市空汙有所助益,但對於淨零碳排並無任何貢獻。

汽車是一個工藝複雜、銷售與維修困難的產業。電動車的問世,是否可以讓全球汽車市場與品牌出現洗牌效應,迄今仍是未定之天,傳統車廠擁有龐大的工藝技師與銷售維修渠道,這些都是新型電動車發展廠商無法於短期內追上的障礙門檻。

設計一部電動車,與大量製造品質精良電動車,是兩件事;能製造出品質精良價格具競爭力的電動車,與全球布局、銷售、維修,又是另外一件事,而後者對於台灣企業而言,是一項甚難克服的重大挑戰。

台灣是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伺服器、手機全球最大的生產國,可是台灣資通訊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卻從來沒有以自有品牌銷售成功的案例,可見跨國銷售渠道布建之不易。由此可以推論,台灣在國際市場大量銷售鋰電池電動車的成功可能性,可說是微乎其微。

台灣在電動車產業,除了代工生產及重要零組件廠商加入國際知名品牌供應鏈,還有什麼機會呢?發展新型氫燃料電池電動車,可能是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跳蛙戰略。

氫燃料電池車輛不似鋰電池電動車,不但不會產生碳排放問題,是一種完全清潔的解決方案,而且氫氣的來源不似鋰礦有時而竭,可以取之不盡。國際上現階段已開始推出試用版氫燃料電池汽車,但距離大量商品化生產、成本降至消費者可以接受、廣泛布建氫加氣站,估計尚需要十至15年時間,而這個空檔期,恰是台灣可以與國際品牌企業比肩發展與培育競爭力的大好時間。

台灣雖然曾經是特斯拉電動車最早研發與生產的基地,可惜當時大型廠商及政府產業部門並沒有積極反應,抓住商機,徒然將鋰電池電動車商機拱手讓予美中德日等大型國家。於今之計,正確的戰略便是早期加入下一場賽局,傾工研院等國家重要研發機構之力,積極開發氫燃料電池新型能源車關鍵技術,儲備充足糧草,協助台灣產業打好未來一場國際競賽。

睿智的戰略應該是放棄過往錯誤,追求下一道天空即將出現的彩虹。期待經濟部、環境部,積極結合產官學研力量,擬訂時程,紮紮實實地大步邁進,爭取下一場國際戰役的勝利。

資訊來源:<經濟日報>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分析師專欄紡織業循環永續新解-用酵素分解紡織品
分析師專欄2024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趨勢
顧問專欄深掘半導體護城河,是新總統上任的產業首戰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2024年5月20日,賴總統上任及新內閣將全員啟動。其中...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