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我國石化產業面臨的環境和高值化發展機會


產業顧問-曾繁銘


一、 由平靜的產業變成被抗爭的對象
石化產業一向扮演我國經濟發展安靜的支柱,提供關鍵材料支援紡織產業、汽車工業、面板產業、建築材料等我國強項產業之發展茁壯,數十年來我國石化業產值已達到2兆的產業規模,在國際市場具有相當競爭力的產業。

近幾年由於全球石化市場和生產的演變,石化業規劃在國內和海外佈局。但是全球氣候變遷和環保問題,無論國光石化計畫、六輕五期擴建計畫,屢次成為環保團體的抗爭對象,使得平靜樸實的石化業者,走向面對抗議和檢討的第一線。



觀察未來數年我國石化業,在外需要和韓國、日本競爭,面臨新興國家崛起後的新環境,國內更要處理國內環保抗爭的問題。在新石化產能擴增計畫無法推動的壓力下,國內業者的機會在那裡?如何規劃未來發展策略?是本文想要透過釐清國內外產業趨勢,提出探討石化產業高值化規劃的一些粗淺意見。

二、 石化工業面臨的經營和環境壓力
1 國際環保趨勢對於石化工業的壓力
(1) 全球氣候變遷影響石化產業發展

近年來全球氣候極端異常,肇因於人類經濟活動的快速增加,人類生活、製造業、汽機車、電力生產所產生之溫室氣體,正快速改變大氣結構。導致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逐漸增加。

因此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主要規範溫室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國政府也規劃推動全國的CO2排放減量,於2016年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量;於 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於2050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的50%,作為減量目標。

由於2007-2010年間台灣石化工業CO2排放量達到2,400萬公噸,在製造業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僅次於鋼鐵工業,因此當國光石化和六輕五期計畫提出後,環保團體再三以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提出質疑。

(2) 環評制度對於新計畫的困擾

觀察近年石化工業新建產能的主要關卡在於---環境影響評估,根據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定,環評具有裁量計畫是否成立的權力,而不是由行政機關綜合經濟發展需求、環評意見作行政裁決,這點與各國環評制度大不相同。

回顧國光石化、六輕五期計畫延宕5-6年,環評程序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白海豚等等問題,被一一的提出,要求主辦單位說明、評估、處理,最後國光石化已於4月22日被迫終止,不但造成評估費用的浪費,石化業的商機也逐漸流失。

(3) 國際法規對於石化業發展的影響

長期以來,化學工業是歐盟重要的支柱產業,歐盟的化學工業發展200年以上,其技術能力領導世界石化工業的發展,歐盟也是全球在環境保護方面最為領先的區域,近年歐盟制定了REACH、ROHS、WEEE、EUP等環保法規,其中以REACH、ROHS兩個法規對於石化業的發展造成重大之影響。

歐盟法規對於石化工業產生相當衝擊,包括:某些產品禁用、某些產品被提出健康風險質疑,都造成產品市場需求減少。歐盟登記評估制度也造成石化品成本上升,有些中小企業在成本考量下退出歐盟市場。

2 大宗石化產品面臨景氣循環問題
我國石化業注重大宗產品之產銷,然而大宗石化品是一個景氣循環之產業,前一波的景氣低點在1999-2001之間,然後經過數年的產業重整和需求自然成長,而於2007-2008 年達到景氣高峰,以後由於金融海嘯導致2008-2009年的產業低潮,2009年第四季以後石化業才進入逐漸恢復期。

石化業在景氣低潮時期,大宗產品面臨價格降低、銷售困難的產銷困境。由於石化業的大宗產品是一個週期性產業,因此歐美日大公司近年策略轉進高值化石化產品,以降低石化業在景氣低週期的困境。為了我國石化業的永續發展,建議我國石化業多投入高值化產品的研發,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大宗產品籃內。

3 中東中國石化中心逐漸全能生產對大宗石化品之威脅
全球最主要的產能增加來自中東和中國,過去數年中東興建之新石化廠,將逐漸克服困難逐漸全能生產,因此預期未來數年中國中東石化業將主導大宗石化的市場。

中國大陸大力發展石化工業:檢視我國石化業的出口地區以中國大陸為主,大陸近年也大力發展石化產品,預計到2015年中國大陸的乙烯產能將達到2100-2300萬噸,大陸自給率提高,是我國石化產品外銷的主要隱憂。

(1) 我國石化業以大陸為主要市場的隱憂:我國石化品以大陸市場最大宗(占64%),由於我國石化業主要以大陸為市場,而且以五大泛用塑膠通用級產品為主,市場過於集中大陸市場的疑慮。
(2) 中東外銷中國的石化產品大量增加:以2000-2005-2009年分析我國銷售中國大陸的石化品雖然已增加到2009年的630萬噸,但是觀察韓國銷售中國大陸市場已超過900萬噸,而且沙烏地阿拉伯更由30萬噸增加到550萬噸,可見中東國家石化產品來勢洶洶。

三 我國石化產業發展的策略和政策
經濟部工業局於2010年12月起委託中油公司、中技社、工研院規劃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的發展策略,並於100年2月至5月期間陸續舉辦了6次會前會議,廣泛邀集國內石化產業業者、專家、學者,針對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之發展方向、發展策略與國際布局等三項題綱進行討論。

在初步整理會前會意見後,邀集石化業專家於2011年6月16-17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辦理「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策略規劃會議」,由經濟部施顏祥部長主持,共有產官學研200多位專家出席共同討論,本次會議中形成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之共識,並研擬出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策略。

1 我國石化產品高值化的方向
本次策略規劃研擬出最適合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之範疇,包含下游應用產業所需材料以及高附加價值產品:

(1) 我國高科技業產品製造在全球具有舉足輕重之地位,所需之材料主要為高附加價值之石化下游材料,然而目前主要掌握在外商手上,因此發展電子用材料為石化工業找到出海口,並且健全高科技材料供應鏈,因此建議高科技產業所需關鍵材料為重要發展方向。

(2) 我國尚有其他下游產業在全球具有相當之重要地位,例如:運動鞋業、運動器材業、汽車材料業、太陽能材料業等產業,所需之材料主要為化學材料,而且台商在產業供應鏈上具有相當之地位,發展高值化石化材料對於下游應用產業發展具有關鍵性意義。

(3) 發展附加價值率30%以上之產品,參考德國BASF發展經驗,高值化材料的成本占售價比例在40%以下。考量我國石化業的高值化發展能力,會中決定以附加價值在30%以上作為高值化產品開發的標的。

(4) 配合政府推動六大新興產業所需之材料,檢視六大新興產業中,綠色能源和生物科技應用之高值石化材料較多,玆分析如下:

I. 綠色能源---太陽光電、LED、風力發電、生質材料、電動車、氫能與燃料電池所需石化材料

II. 生物科技---原料藥、新藥探索、生醫材料的石化材料

2 我國石化產品高值發展策略
我國石化業廠商長期以來注重在大宗產品量製造,對於石化產品高值化之產研發投入較少,未來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需要整合政府和業者的力量共同推動產業高值化。

(1) 石化業與下游材料業者上下游整合策略

經過本次會議邀集業者座談,發現我國發展石化業高值化,需要克服種種困難,其中關鍵因素是---上下游業者的整合困難。

綜結在座談會中,業者表示上下游業者的整合困難原因:

I. 資訊不充足,由於石化產品上下游整合需要上游材料業者和下游應用廠商緊密結合,上游業者需要了解下游產品、元件的性能和規格需求;反之,下游業者需要知道上游材料的物化性、可達到之性能、材料應用限制等資訊,然而目前石化業和電子業等應用業者的溝通並不充分。

II. 上游業者對於投入高值化產品的意願較低,材料的研發時程冗長,研發、認證、試量產、大批量生產以及客戶的線上試用等困難。

III. 下游業者換料意願不高:材料在某一產品上的成本比例不高,而可能影響元件或最終產品之性能,因此下游應用之產業對於更換產品之原料意願很低。

因此提高上下游業者的整合是高值化的重點,本會議提出可行的石化產品高值化的重要策略:

(2) 政府成立「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小組」---策略規劃會中共同決議請政府成立「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小組」,負責協調政府部會、產業界、學界之資源和意見,落實高值化政策之推動,建立高值化發展所需之市場、技術、人才、業者需求等資訊平台,協助業者解決研發至商業化間之困難。

(3) 成立研發試量產認證中心--具備相關功能為:基礎共通技術、試量產設備、研發人才、具備研發能量、協助認證。

(4) 成立上下游研發聯盟---由高值化推動小組針對發展之高值化產品,邀請上下游廠商共同研發新產品,政府政策上利用高度研發抵減、政策性主導性新產品、對外投資審議等政策優惠與以協助聯盟廠商。

(5) 鼓勵業者參與政府研發/輔導專案計畫---石化業高值化首重研發能力提升,過去石化業較少參與政府在技術處、工業局的研發和輔導計畫,政府希望整合研究機構、學校研發能量,輔導業界開發高值化原材料。

3 石化產品高值化之國際佈局策略
石化產品銷售本屬於國際市場的競爭,而高值化產品技術又是先進國家所掌握,未來我國廠商發展高值化產品,需要考慮全球佈局,以及國際合作取得技術來源,和國外原料和市場通路之策略。

本次策略規劃會議最重要的國際佈局策略為----「量的發展在海外,質的提昇在台灣」,希望開放輕裂海外佈局,整合台商競爭優勢。

(1) 兩岸佈局之規劃

I. 持續談判擴大ECFA石化產品項目清單---未來台灣發展的高值化石化產品仍將以中國大陸為最主要應用市場,需要對此未來發展方向及早因應,將台灣未來欲發展的高值化石化產品,及早放入ECFA清單中,打造未來高值化石化產品的銷售通路。

II. 擴大ECFA效應,積極協助台商回流---ECFA簽訂後,在台生產的高值化產品僅負擔運費,成本降低,且可有效保護生產技術,大幅降低技術管控風險。

III. 大部分高科技材料的製造掌握在大陸台商手上,因此建議利用產業聯盟合作方式,研發高科技產品材料,打入大陸台商供應鏈。再利用OEM的經驗打入品牌廠商。

(2) 東協佈局之規劃

東協主要為一個成長中的市場,已經有相當多的鞋業、紡織業、塑膠加工業製造基礎,這些產業若以先進國家為市場,高階材料需求需要高值化石化產品。東協也是生質原料之生產基地足以與台灣市場作分工。

整合國內資源,協助廠商掌控東協料源--東協國家具有豐富的天然氣、棕櫚油、天然橡膠、原油等資源,且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大,可前進東協,找尋台灣可合作的項目與利基。

(3) 國際合作佈局策略

台商國際佈局重點在取得技術,其次是吸引國際廠商到台灣設廠合作,並進入國際高值化材料之供應鏈。

I. 與國外合作,引進技術,進行產品研發---高性能與特化材料產品的發展多數經歷數年的研發,因此短期以研發「高品質產品」為主-採用與國外合作方式,引進國際技術,快速進行產品研發。

II. 投入更多政府和業界資源研發高值化產品,研發高值化產品技術,取得與國外合作研發或技術移轉之契機。

四 結論
過去數十年來我國石化產業扮演者國內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也提供相關產業重要的所需材料,確實是國內經濟成長重要推動力。

然而面對環保意識高漲的社會環境,以及新興國家在後面追趕的威脅,我國石化產業除了既有的大宗石化產品之生產外,建議將在大宗石化產品的獲利,部分提高投入技術研發,開發高值化產品,逐漸提高在高附加價值領域產品之比重,拉大與新興國家之產品區隔,以面對未來的競爭環境。

台灣在下游產品應用產業(高科技業、鞋業、紡織業、運動器材業等),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上具有相當的主導地位,因此發展這些台灣具強項之下游產業所需關鍵材料,相對於其他國家,國內的石化業來說具有較為容易進入之機會。

然而進入高值化產品領域需要克服上下游整合、試用、認證等重重關卡,技轉取得先進國家的技術也很困難。因此經濟部集合國內外專家,經過多次的討論研擬出「我國石化產業高值化策略」,預計整合政府、業界、研究單位之力量,共同推動我國石化產業之高值化,值此產業面臨種種環境壓力時刻,推動石化產業衝破難關開發高值化產品,具有產業轉型關鍵之意義。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分析師專欄紡織業循環永續新解-用酵素分解紡織品
分析師專欄2024智慧型手機的發展趨勢
顧問專欄深掘半導體護城河,是新總統上任的產業首戰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理事劉佩真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總監2024年5月20日,賴總統上任及新內閣將全員啟動。其中...more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