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觀念平台-從諾貝爾獎看經濟學跨域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楊雅惠 

考試院考試委員

跨域整合,讓有限的領域更為開拓更為寬廣,乃是日益強化的趨勢,出現在多項學門。以經濟問題而言,涉及的層面總是跨領域的,例如當今議論紛紛的美中貿易戰,包含經濟、貿易、政治、科技等面向,並不是單從經濟角度切入便能得解。經濟問題盤根錯節,受到政治、社會、人文諸多因素影響,以及國際情勢之衝擊,已不是單純只從經濟理論便可解決問題。經濟學在發展之初,本即與政治緊密結合,政府立於治理國家之立場,必須治理好一國之經濟發展,方稱扮演了政治應有的優質功能。「經濟」一詞,溯自隋朝王通《文中子》: 「皆有經濟之道,謂經國濟民」,道出了經濟之格局,及其在國家治理的關鍵地位。

 

歷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發佈,可看出經濟學界所關切的議題,近年來得獎議題多具跨越領域特性。觀乎2016至2018年三年來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領域,明顯看出跨域整合趨勢。經濟社會各個單位及個人之間的關係,常以契約行之。「契約理論」在2016年勝出,由哈佛大學的哈特(Oliver Hart)及麻省理工的霍姆斯特羅姆(Bengt Holmstrom),其研究在於保險、工資及財產權等交易行為。經濟學中的契約理論指的是,研究人類在不對稱資訊下的交易行為與結果,Hart 及Holmstrom的研究主要是關於風險與激勵的委託代理問題(Agency Problem),在無法完全掌握風險時,該如何制定出有效的契約,也帶出不完全契約的假設。 

在此理論下,除了資訊與交易成本觀念,把法律架構也一併帶入。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Richard H. Thaler)更直接挑戰經濟分析的基本假設,以行為經濟學榮獲殊榮。傳統經濟學假設市場上每一位皆為理性的經濟人,作為分析起步,消費者在所得限制下追求效用極大化,生產者在生產技術既定下追求利潤極大化,經過理性研判後,市場獲得均衡解。然而,觀諸許多經濟現象,往往是在不理性的情境下作出衝動的不合理行為。 

Thaler把情緒、個性、社會地位等因素加入決策模式, 認為每個人的帳戶除了荷包實際帳戶外,尚依不同用途各有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其理論包括三個部分:「有限理性」「社會偏好」「欠缺自制力」,把心理學融入經濟學領域,強調心理上的不理性行為。評審委員指出:他的貢獻在於讓經濟學分析更為人性,更接近實際現象。 

自然科學納入經濟分析架構,受到2018年諾貝爾獎之肯定,該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耶魯大學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與紐約大學羅莫(Paul M. Romer),肯定創造長期永續的經濟成長之分析研究。Nordhaus把氣候變遷與經濟之相互作用納入模型,整合了物理學、化學與經濟學。Romer是內生化成長模型之揭櫫者,把技術創新引入經濟成長的內生力量,建議政府鼓勵新技術創新。自然科學的因素,納入了長期經濟發展的架構,不再只是予以切離的其他外生變數。 

經濟學有其侷限性,1974年得獎者海耶克(Friedrich A. Hayek)對於法學、系統思維、思想史、認知科學領域也有相當重要的貢獻。他在頒獎典禮中,以極沈痛的語氣說:「在此時此刻,我實在沒有什麼理由值得驕傲。在經濟學領域有了此特別貢獻的人,沒有理由就成為全能者而可處理所有社會問題。」他也得到1991年美國總統布希所頒與之美國總統自由勛章,表揚其「終身的高瞻遠矚」。即使大師泰斗亦謙稱不足,經濟社會問題的複雜性,人類行為的多變性,沒有單一理論便能放諸四海皆準。因此,理論持續進階發展,跨越理論的加持,應仍是經濟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原本乃將複雜的現象予以歸納演繹,化成簡化可析的理論模型,因為過簡模型不足以涵蓋所有經濟現象,進一步分成數個支派,包括公共經濟學、福利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勞動經濟學、產業經濟學、人口經濟學、區域經濟學、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神經經濟學、失衡經濟學等等。推想不同領域的結合趨勢可能繼續,但若過於繁複模型則不易推廣,未來理論上會如何發展,有待研究探討。截至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共頒發50次,81人獲獎,未來跨域整合的傑出研究者,可望陸續戴上桂冠。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