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聯絡我們加入最愛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您的位置:首頁 > 專題報導 > 顧問專欄
問專欄 Consultant column
 
陸2060年能實現碳中和嗎?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院士   單驥
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

2021年4月22日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以視訊會議的方式,參加美國拜登總統所主導的氣候峰會,並於會中再一次地確認,中國於2020年9月22日於聯合國大會中所承諾,將力爭於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強調「這是中國基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相較於歐盟於2019年所做出的於2050年達到碳中和,日本首相菅義偉於2020年10月宣布日本2050碳中和目標,及美國拜登總統於2021年1月27日宣布美國不但要在2035年前達到無碳污染的電力供應,並且在2050年,能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中國現今以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國的承諾,不但特別亮眼,也特別地有意義。

之前,在中國內部也出現一些雜音,認為拜登召開此一全球氣候峰會是別有用心,且不懷好意,美國的策略,就是要逼中國確認及承諾一個超高的標準,如此一來,就能有效地打擊以世界工廠自居的中國,且或進一步能壓抑「2025中國製造」的目標。這樣的想法,或許也有些道理,畢竟,減排若無相關的配套,就會帶來減產與失業,而此對中國內部的穩定發展,會帶來相當不利的後果。

此外,也有人認為,中國這樣的承諾,也可能重蹈日本在1985年所簽的「廣場協議」的覆轍:讓日圓大幅地升值,而導致日本數十年的失落,是典型的「賺了面子卻失了裡子」的代表。

中國的碳中和承諾會重蹈日本「廣場協議」的覆轍嗎?此外,於2021年5月11日發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全國總人口共計14.117億人,而據「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於2020年底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27年達到14.17億的峰值。這對於碳排放的政策,也應互為表裡,且有相當的影響。

爾今,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是中國未來製造業及經濟發展上的阻力或是助力呢?

事實上,它有可能既是阻力也是助力,而這樣的情形,也同樣地會發生在歐盟、日本及美國,為此,碳中和的目標,既已是工業化國家承諾的目標,也是「開發中國家」中國的目標,因此它已是中國及OECD國家間,在產業發展上彼此競逐的聖杯。誰能順利地完成此一目標,誰就完成產業的劃時代革命,定會是全球當之無愧的領導。

美國拜登政府體認到川普在此一領域退群的嚴重後果,而重新積極地加入氣候峰會,此外,拜登政府也公布2兆美元的基建計畫,準備與中國競爭,而其重點之一,就是清潔能源及電動車計畫。

美國的基建計畫,是否能順利地在國會過關,仍在努力中,而國會是否會刪除一些必要的清潔能源項目或是與碳中和相關的項目,猶未可知。另不久前美國(或在其他政治考量下)才宣布放棄對北溪二號天然氣管的制裁,這對於歐洲2050碳中和目標的達成,當然也是很有幫助的。

相對而言,在中共中央一元化的領導下,上下形成使命必達的態勢,且訂出「力爭」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是相對地呈現出,其如何能實現2060年完成碳中和的具體達標「路線圖」,值得注意。

就世界各國來說,包括中共自己,都在仔細地逐年盤點,是否能逐年降排,而期於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若能如此,則不但現示出「2025中國製造」的目標與碳減排的目標能彼此扣合,且在積極減排下,產業仍能快速地達成轉型升級的目標。

若果能如此,中共2060年碳中和的政策宣示,非但不會重蹈「廣場協議」的覆轍,反而是其產業升級及轉型的起飛跑道與增壓引擎。

我要收藏 TOP 回列表頁
 
 
顧問專欄觀念平台-美中經濟脫鉤 是現在進行式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當美國拒絕一切中國優勢科技產品進入美國市場,而中國也自主地發展...more
顧問專欄櫻花國度的困境行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楊雅惠臺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櫻花國度日本,曾多年擁有經濟輝煌歷史,自1968年開始,其GD...more
分析師專欄基於光保真度Li-Fi之XR應用發展
 
 
 
 
 
版權所有 © 2012 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
尊重智慧財產權 請勿任意轉載網站內容